管理故事

三大核心业务:软件、云服务、咨询

轴承行业硬核会计养成记 张家港远望软件

“我一毕业就来了,这是我入职的第一家公司,一直没换过工作。”
“我虽然是财务出身,但刚毕业那时候其实只懂皮毛。”
“刚来他们就觉得我不懂业务嘛,那我就没法和业务员沟通,工作没法开展,真的很难。”
“不会我就学嘛,学到会了为止。说起来还要感谢你们用友呢,我是和你们的T+一起成长的。”
“我们公司是2016年上的你们软件,刚开始以为很简单,后来有好多功能我都是自己钻研出来的。”
“我能想到的,软件有;我没想到的,软件也有。所以说是你们软件教育了我。”
“李总(老板)让我和你们对接,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尽管问我。”
………………

93年的李会计骄傲地向我们畅谈自己的成长路径,这是她职场生涯的光辉阅历,谁都不能将它抹去。今年是李会计在江西亿轴轴承有限公司履职的第5个年头,面对疾风骤雨般的采访提问,她丝毫没有露怯,对答如流,似乎公司已经没有什么事是她不了解的。而就在几年前,她还是个“剑未配妥、已入江湖”的小女生,离开了学校的象牙塔,面对一帮不论从年龄还是工龄都比她大的同事,她连怎么沟通都不会。如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同事的认可,也赢得了老板的赏识。

李会计就职的江西亿轴轴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是国内一家专业轴承销售及轴承技术服务公司。老板李总为了广开销路,拿到的代理权多达十几个,轴承品类成千上万,小到几元,大到几千,规格型号应有尽有,能满足大部分机械设备的组配要求,为全域覆盖、批零兼营的商业蓝图奠定了殷实的供应链基础。李总深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于是很早就尝试借助ERP管理公司,在经历了两轮试错后,与用友结缘,最终选择了使用T+标准版业财一体化模块,配套使用移动端OA+CRM功能。对于ERP,李总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把员工分类鉴权,以便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目标。

以前公司的业务流程不算复杂,会计只需按单记账、按时出表即可。近年来,轴承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为了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李总重整了组织架构,改变了考核方式,对财务人员的职能定位从原来的核算型提升至内控型。“现在我们不光要记账,还要负责监管业务收支的合理性,及时向老板提出改善的建议。”李会计痛诉道,“我们萍乡总部和分公司,再加高安分公司,整体每天约有50张单据,每个月约有400张凭证,这些账目要是脱离了系统,我哪里还有时间去做其他事啊。”

是什么引发老板对企业进行如此调整?李会计抱怨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初衷?


对此,我们展开了一场关于企业管理的深度调研——

                                             

                                                           

               「老板:我太难了」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企业管理也难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普适规律。因为管理的需要,萍乡和高安两个销售部门被单独拆分成立分公司,独立核算,总部要求每个分公司对自己的盈亏情况负责。当然,分公司的盈利情况也关系到员工的收入情况。李总尝试过对业务员进行毛利考核,提成以订单毛利为基数。另外,销售方面的费用,业务员和公司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共同承担。但由于总部和分公司之间走业务往来关系,分公司只清楚自己的进货成本,不知道总部的进货成本,所以在计算提成时经常与总部发生争执。李总无奈地诉苦道:“月底不是员工喜提奖金的时候,而是员工来总部找茬的时候。本来是件好事,却变了味道。我太难了!”

为此,李总找到财务人员一起商量对策,李会计和同事们一致建议老板以销售回款来考核,这样即可以解决争议、也可以加速回款,一举两得。李总采纳了大家的建议,业务员也表示赞同。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规避业务员用低价来冲业绩呢?回款多了,利润少了,对公司来说一样是种损失。李会计想到T+有个审批功能,于是给老板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所有商品一律先按标准价出售,低于标准价但不超5%的订单,由销售经理审批;低于标准价5%以上的订单,由老板亲自审批,这样就能杜绝低价问题,公司的收益得到了保障。事实证明,这套方案切实可行,再也没有员工为提成的事与总部产生纠纷。


                                 

                                                          

          「我待客户如初恋」






“轴承这个行业其实以前挺好做的,利润也可观。但是这行业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入局。厂商虽然对代理商有保护机制,而串货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些黑代,用低价故意搅乱市场,搞得我们挺被动。客户是无辜的,他们拿了低价的产品,得不到应有的质保和服务,最终为差评买单的还不是我们。”提及市场,李总忍不住长吁短叹,感慨世道艰难。为了让利给客户,实现薄利多销,公司曾经尝试过开设电商渠道。做过1688,也做过淘宝,结果因为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和不想购买公域流量以致难以为继。道理显而易见,没有足够的资本燃烧,就没有旺盛的火候,煮不熟一锅好饭。除了线上,亿轴也探索过线下的营销方式,比如客户购物时,赠送印有公司Logo的杯子、烟灰缸等小礼品,以期打响品牌、增强粘性,实践证明并无起色,投入的成本好似泥牛入海、付之东流。
现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有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于是李总找来了管理团队一齐商讨对策,这次产出了“一个中心思想,三个基本方针”。一个中心思想是:公司应该通过优化客户购物体验、完善服务流程来增加客户粘性、提升复购率。三个基本方针是:第一,提供售前咨询。如帮助刚成立的公司在设备选品、场地布局、安装位置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第二,做好售中体验。如根据客户的预算制定不同等级的备选方案,有必要时可以让客户先体验产品;第三,保障售后服务。如前期提供上门安装服务,后期电话远程指导或上门维修,承诺质保期限。
这套方案执行后,公司与客户关系被拉近了,如今业务员不需要在老客户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维护。有品牌和质量做背书,客户有需求会自行联系业务员或打电话到公司前台订货,业务员90%以上的工作时间被用来开拓新客户。




      「无信则不“利”」




就在公司欣欣向荣地发展时,困扰李总的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坏账越来越多。坏账的产生来源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业务员没有及时和客户对账;另一方面是客户不守信用,尤其是遇到对方公司倒闭,这部分坏账就再也收不回来。尽管公司三令五申地要求所有业务员对应收账款负责,但是光靠十几个人难以跟进七八百家客户的账目,高达100多万的坏账令李总愁眉不展,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按照李总的预期,公司要在一年内把坏账降低至30万以下,势必要建立起一套风控机制。聪明的李会计建议老板启用客户信用管理功能。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客户的诚信度,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类,每个客户得到相应的信用额度。
(2)对信用不良的客户一律要求现结,业务员需要赊销,必须经过上级审批。与此类客户交易以合同约定的账期为准,提前30天进行收款预警。
(3)从“信用额度”、“收款期限”两个维度管控坏账,到期后如未收到货款,即刻禁止交易。
(4)定期与客户对账,根据对账结果随时调整用户信用额度。

这些措施配合前面提到的“以回款考核销售业绩”的方案,成功将风险从老板一人独担转移至员工与老板共同承担的局面,李总表示相当满意。说到对账问题,李会计坦言,T+的报表渗透和单据联查功能帮助她解决了对账的困扰,尤其是与客户发生分歧时,从报表到单据都有据可依,有时候这一个小功能就能帮公司止损。



       「物流,物流,好物
不流




商贸流通型企业,“物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能力强的企业不仅能增强客户粘性,而且能保障库存良性周转。亿轴在前几年是吃过不少亏的,客户下单前一般会与业务员约定好交货日期并写进合同,超期交货会使公司吃罚单。此前由于仓库管理不善,供应链运转不良,加上老系统没有交期方面的管理,经常造成采购不及时、严重缺货的情况,公司的罚款金额居高不下。例如2014年,平均每个月的罚款金额高达1000元左右,这个数字在李总看来非常意外。此外,仓库积压的呆滞品也成了李总的心头之患,他以前从没想过自己的仓库会出现不良周转的情况,直到某天看到财务人员给他递交的一份库存盘亏金额高达50000元的报表。企业管理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Bug?李总召集管理层开会讨论,分析出几点关键原因:

业务员不清楚库存情况。业务员每次报单前都要联系公司的仓管员询问库存状况,事实上,由于以前的系统管理混乱,仓管员也只能凭经验判断是否满足发货条件,报不出实数。碰到急单,业务员为了及时响应客户,干脆绕过仓库,把订单直接反馈给采购员,令其加急采购。这种现象不仅拉长了交货日期,还造成了库存积压的问题。

仓管质量有待提高。亿轴经销的轴承品类不计其数,每次采购到货,仓管员把货物堆放得错乱无序,给拣货和盘点带来了诸多困扰。业务员接单后,仓管员装箱发货需要大量时间。同时,公司原来的老系统并没有让仓管员介入使用,仓管员的库存数据仍然以手工账实现,而对系统又只能选择无条件信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误差,经年累月,误差越来越大。

物流路线不合理。亿轴的采购工作在总部层面执行,两个分公司将申购清单分别发给总部,由总部统一采购、分发至各分公司仓库后,再由分公司仓管发往客户处。这样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力集中”,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老板有烦恼,会计来出招。李会计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公司目前的处境,给老板制定了这样一套解决方案:

(1)业务员使用T+手机端APP—工作圈查看商品库存现存量和可用量,这样可在接单前节省沟通成本,杜绝临采现象。

(2)使用交期管理,在单据上注明客户的交货日期,后期通过系统过滤出临期未发货的订单。

(3)滚动分析、预测三个月的销量,以此数据作为总部集采标准,设置常备库存,有加急订单时可临时按单采购。

(4)利用T+的审核功能,把入库和出库的审核权限开放给仓管员,这样就能保留问责依据,仓管员必须对每一笔出入库数量的真实性负责。
这套方案经过验证,给公司的经营效率带来了明显的改善。首先,公司的物流时效有了显著提升,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延期交货的情况,每年的罚款无限趋近于零。其次,由于仓管员对ERP的介入,库存数据越来越精准,丢货、少货的情况也减少了,每次盘亏的金额范围缩小至5000-6000元,这使李总感到十分欣慰。

当然,当前的效果还不是最完美的,因为李会计的方案对系统形成过多依赖。若想根治问题,还需要从公司制度层面对员工行为加以规范。李总的预期是把库存盘亏范围降至1000元以内,把当前的存货周转率从3-4次/年提高一倍,于是他又给这个方案补充了几点:

(1)仓库实行货位管理,所有商品按“种类+规格+品牌”区分货位号,仓管员必须熟知每一件商品的摆放位置,收发的货物必须及时入账

(2)业务岗的新员工入职,必须牢记品牌货位号,与仓管员形成替补关系;

(3)总部的财务部对分公司的请购单进行严格把关,定期与分公司核对库存状况,对超量过载的商品库存拥有绝对控制权;

(4)在南昌开设中转仓,总部集采后由物流公司发货至中转仓,再由中转仓分别往萍乡和高安客户分发。例如,目前高安客户订货,从萍乡总部发去高安分公司需要2天,再从分公司配送至客户需要1天,客户从下单到拿货整个过程需要3天时间。而以后可能只需要1天时间。

基层出身的李总当然知道,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反差,最难管的不是货,而是人。这些方案,有些已经执行,有些还在规划中。如何让员工接受并配合执行方案?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这是他当下该思考的问题。


    「李会计的槽边往事」




采访的末尾,我们让李会计回忆一下T+对自己的财务工作产生了多少帮助,解决了她哪些棘手的问题。首先,她向我们吐槽了旧系统的“呆板”,由于单据没有转化功能,分公司和总部之间的往来业务,至少需要20分钟的处理时间,而现在只需要1分钟。然后,她又吐槽了以前的系统利润表不准确,也不直观。她需要从系统导出来用EXCEL进行二次加工,这期间大约需要2-3天,做完之后还要花时间和老板解释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很费劲。现在用了T+,只需要1天的时间去检查业务单据的准确性,确认无误后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导出报表。T+的报表提供多维度查询,老板一目了然,她也省了不少事。接着,她明确提出单据合并生凭证以及辅助核算项的功能对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后,她又表白了自定义报表功能,按部门设置财务报表,省去她以前所有的编制工作量,焦头烂额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按照李总的规划,接下来,他会让财务人员全面分析公司每年的费用占比情况,在运费、餐费、差旅费、油费、技术服务费等名目中通过同环比分析,找出不合理的支出及时内控。同时,他希望财务人员能帮他做同比分析,找出流失风险较大的客户,反馈给销售经理,以此作为维护客户关系的依据。从亿轴的案例中,可见老板对会计职能的定位越来越高。企业和员工往往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李会计在亿轴用了5年的时间,从菜鸟晋级成高手;而亿轴也在以李会计为代表的员工努力之下,保持高效可持续地发展。愿所有实干的老板都能有个“李会计”。